服务热线全国服务热线:

18953388586

您的位置:首页 > 产品展示 > 清洁工具

产品展示

王永福:40年“捣鼓”出27项国家发明专利

作者:刀锋平台 发布时间:2024-04-08 02:18:20
 

  今年我市玉米喜获丰收,然而丰收的农民却乐不起来,大量的玉米不仅卖不上好价钱,甚至卖不出去。如果将玉米做深加工,衍生出系列新产品,不仅仅可以提高玉米附加值,而且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

  或许是出于对粮食的深厚感情和对机械的独特兴趣,今年59岁的曹县农民王永福将毕生的精力都用来了发明、研制玉米深加工机械上。根据玉米软硬程度及营养成分的不同,王永福将一粒小小的玉米粒,把其最高的营养成分提炼出来用以做保健品、化妆品,俗称的玉米“软黄金”——玉米胚芽,用来制作玉米胚芽油;提炼出来的玉米胚乳用来制作玉米面条、面粉,并进一步加工成玉米窝窝头和玉米水饺;玉米胚根用来制作鹌鹑饲料,吃了这种饲料的鹌鹑下的蛋,蛋壳硬、质量好,便于长途运输;最基本的部分加工成人们日常食用的玉米糁,玉米皮针对水产行业做成饲料,而别的部分则用作鸡、猪等畜牧饲料。经过精深加工,一个小小的玉米粒,带来的是几十倍的大效益。

  小的时候,王永福家里有台磨面机,经常给周边村民加工面粉。那时候的他就帮父亲操作机器加工玉米、小麦。渐渐地,王永福就对这种轰隆隆的机器产生了兴趣,有事没事就对打面机敲敲打打,拆拆卸卸。

  浓厚的兴趣与热爱使王永福有了一个想法:造一台属于自身个人的机器。1976年,王永福把目光转向了玉米精加工机械上。他认为,随着玉米产量的提高,玉米精加工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就这样,怀揣着自信的他,毅然踏上了发明玉米深加工新型机器的道路。

  那时的王永福,一边通过给人电焊挣钱补贴家用,一边把本不多的钱投入到发明上来,并风风雨雨坚持了六年。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了1982年,王永福自行研制的第一代玉米精加工机械终于成型了。但是成型归成型,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还不能够运转,根本不能加工玉米。

  由于王永福文化程度不高,一开始简单的敲敲打打、拆拆卸卸还行,可真要遇到技术上的含金量较高的问题,也着实会犯难。就算是一个很简单的零件位置摆放,如何让其在一样时间内输送更多玉米粒,都是王永福要考虑的问题,这一考虑可能就要几天几夜的时间。那时的他,即便遇到数不尽的难题,也从未放弃过对玉米精加工机械的研究。王永福经常查找资料来破解难题,还专门向大学教授虚心请教,挑灯夜战,全方面了解加工机械内部结构、工作原理等知识。

  经过1300多次的失败和尝试,2006年4月,王永福第一台较完善的玉米精加工机械终于诞生了。同年10月,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王永福拿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份国家发明专利,成立了以玉米精加工机械为主要营业产品的鲁曹高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2011年,他还获得了中国发明与专利杂志社评出的“优秀发明家”荣誉称号,被市政府评为“优秀专利发明人”。时至今日,王永福和其团队已获得了27项国家发明专利。

  在销售模式上,王永福也大胆创新,不用业务员而全部采取网络销售。如今他所发明的玉米精加工机械、大小型玉米、面粉加工机组,利用互联网已远销到西班牙、奥地利、法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额过千万元。实干赢取未来,创新成就梦想。王永福如今正朝着“做一流产品、创百年名企”的目标迈进。 记者 常慕城 见习记者 李亚楠

  菏泽市委外宣办 菏泽市政府新闻办主管 菏泽日报社主办 SEO技术服务